熱線:021-5605683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熱線:021-5605683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渦動相關技術自其從微氣象領域移植到水環境領域以來,已成功用于開展沉積物水界面通量的原位、長效、非侵入式觀測,并展現出測量范圍廣、時間精度高和對不同底質適應性良好等優勢,為河流、湖泊、水庫、海岸和深海等環境的沉積物水界面通量評估提供了新的選擇。目前,水環境渦動相關技術已被應用于水利工程、湖沼科學和環境科學等領域,為水體水質修復、生態系統代謝評估、潛流交換速率測量和冰水界面通量觀測等研究方向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
水環境渦動相關技術的應用方向
a.水體環境修復。
沉積物水界面各類通量在水體富營養化、重金屬及有機污染等災害事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對于受污染水體的水質修復具有重要意義。例如,溶解氧通量直接關系著界面氧化還原條件和生化反應進程,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污染物在界面處的轉換方向,且不同污染物對氧通量表現出不同的源匯規律。同時,探究沉積物水界面通量對流速、水深、濃度、pH值和光照等環境因子的響應規律,有利于完善數值模擬的邊界條件,提升水質模型預測結果的準確性。當前也有學者開始嘗試借助深度信念網絡等機器學習方法開展湍流通量的空間升尺度研究,即將有限足跡的渦動相關觀測結果外推到整個研究區域,獲得區域上連續的界面通量分布情況。
b.生態系統代謝評估。
在利用渦動相關技術測量溶解氧通量的同時記錄環境光合有效輻射強度,可定量分析底棲生態系統群落的代謝強度和能量收支??紤]一日內總氧通量等于光合作用生成量與呼吸作用消耗量之和,則可由光照時長計算總初級生產力及凈生態系統代謝。進一步地,結合生態學模型可建立代謝強度與環境因子之間的關系,例如,根據光合輻射強度曲線可以得到光合作用速率與光合輻射強度之間的雙曲正切模型,從而通過擬合觀測數據得到最大底棲產氧速率等特征量;呼吸作用相比之下較為復雜,它包括有機物的分解以及NH4+、Mn2+、Fe2+、H2 S和FeS分解產物的氧化或腐化過程,可將其簡化為對底部流速的線性模型。
c.潛流交換研究。
將溫度或電導率視作“物質濃度”并進行測量,則可通過渦動相關技術計算沉積物水界面的溫鹽通量,而這種通量常常受潛流交換的驅動。潛流交換大多以平流的形式進行,其速度通常遠小于水底邊界層流速,因而其垂向交換由湍流擴散主導,即適用于渦動相關技術;但是,渦動相關觀測只能用于兩側水體溫鹽狀態不同的情況。根據熱通量和鹽通量均可推求控制體內的潛流通量,兩者互為參考,可為尋找沿海地區非點源物質的運輸路徑提供支持,并對環境管理決策提供依據。
d.其他固液界面的應用。
除了沉積物水界面,渦動相關技術也可用于冰水界面及其他固液界面的通量觀測。當光照條件適宜時,微小藻類通常聚集在冰水界面附近,既通過光合作用為封閉水環境供氧,也為表層魚類提供食物并在大量聚集后下沉為底層群落提供生存機會。因此,該技術也被用于研究冰水界面的群落代謝及其對冰體溫度和光照強度等環境因素的響應,但在放置觀測系統時需要顛倒安裝并考慮冰層的發育情況。
此外,通過分析各類通量可研究表層水體中碳和營養物等關鍵物質的生物地球化學轉化過程,為來年開春后的水質控制提供參考。
水環境渦動相關技術面臨的挑戰
a.原理限制———不符合理想的應用環境。
實際觀測環境偏離技術原理要求的問題可能限制渦動相關技術的應用,需要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法。例如,對于不能視作均質下墊面的河床,可以適當增大觀測高度從而令各異質源區釋放的物質經歷足夠長的路徑達到充分混合;對于不能忽略分子擴散的低流速環境,可以嘗試結合微電極剖面技術進行擴散模式識別;對于難以確定主流的風生流環境,可以在觀測系統上增加水翼使其自適應水流方向或設計機動裝置以主動調姿。
b.儀器限制———不適應多通量長效觀測。
理論上,渦動相關技術能夠測量沉積物水界面包括能量、動量和各類物質質量在內的多類型通量,但目前能夠原位觀測的水質指標有限,且部分指標在技術上難以提升觀測頻率,從而限制了該技術在通量觀測類型上的擴展。同時,為實現原位長效觀測,傳感器需具有高魯棒性,能夠抵御惡劣且多變的野外環境,同時避免藻類附著等問題。盡管如此,近年來專為水環境渦動相關技術開發的傳感器正逐漸上市,結合外部供電和數傳設備的渦動相關系統能夠實現連續6個月的溫氧通量原位觀測,該技術具有原位長效開展多通量觀測的潛力。
c.計算限制———難以規范數據處理流程。
目前水環境渦動相關觀測數據的處理并沒有統一的流程或方法,滑動窗口長度和時滯移動時間等參量的確定在一定程度上帶有主觀因素,這為長時段觀測數據的批量處理帶來了困難,且降低了不同研究數據之間的可交流性。但近期Bluteau等學者提出了通過識別耗散率以計算協方差的慣性耗散法,該方法顛覆了傳統的計算路徑,避免了計算參量的主觀選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渦動相關技術對傳感器的依賴和受流速環境的限制。雖然這一計算方法還未得到廣泛應用,但仍是今后渦動數據處理技術的發展方向或質量評價的分析依據。
結語
水環境渦動相關技術具有其理論適用條件,并對傳感器性能和數據處理方法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目前,該技術主要推薦用于下墊面水平均勻、動力條件較強和存在明顯主流方向的水環境,且大多用于測量沉積物水界面的溶解氧通量,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渦動相關技術的推廣與應用。計算渦動相關通量時,需要修正由于儀器安裝帶來的誤差、識別對湍流通量有貢獻的多尺度渦旋并從觀測數據中準確分離出湍動序列,但目前并沒有統一的計算方法及流程,且質量評價、足跡分析等后處理技術仍有待進一步研發。
經過近20年的發展與實踐,渦動相關技術已經成為一項適合于開展沉積物水界面通量原位觀測的可靠技術。未來隨著渦動傳感器的開發、機械調姿功能的增加及數值模擬和湍流信號處理方法的進步,水環境渦動相關技術將有較為廣闊的應用空間。
Unisense采用渦動相關法開發了一款測量水土界面氧氣交換通量、硫化氫交換通量、溫度和電阻率交換通量的儀器----水底渦動相關系統。該技術不會擾動沉積物、完全考慮了波浪對沉積物的影響,可以連續監測沉積物水動力邊界層、海草床、珊瑚礁等地點的垂直氧氣通量,是沉積物孔隙水剖面法和水底原位箱法的補充。將來會成為測量界面氧通量的標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