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子陶瓷電化學電池(PCEC)作為一種清潔且環保的高效能源轉換/存儲裝置,在能源領域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在燃料電池模式下,能夠將化學燃料直接轉化為電能;在電解模式下,能夠分解水或輕質烷烴(例如甲烷、乙烷和丙烷)來生成高價值的化學品。然而,隨著PCEC的工作溫度降低,緩慢的電極反應動力學嚴重阻礙了其電化學性能,特別是在氧還原反應(ORR)、氧析出反應(OER)以及非氧化性乙烷脫氫(EDH)等關鍵反應中。對此,華南理工大學陳宇團隊成功開發出了一種三功能尖晶石基電極MCCO-CO,由Mn0.9Cs0.1Co2O4-δ和Co3O4(質量比為8:2)組成,可在PCEC中實現高效的氧還原/析出反應和非氧化性乙烷脫氫。


實驗結果表明,在700°C下,具有MCCO-CO電極的單電池在FC模式下達到了令人鼓舞的峰值功率密度1.73W/cm2,EC模式下,在1.3V時的電流密度為-3.93A/cm2。此外,MCCO-CO電池在FC模式和EC模式下均表現出了良好的運行穩定性。在FC模式下運行了223小時,在EC模式下運行了209小時,均未見性能明顯下降。更值得一提的是,MCCO-CO單電池在1.5V和700°C下展現出優異的乙烷轉化乙烯性能(轉化率為40.3%,選擇性為94%)和出色的H2生成速率4.65 mL/min/cm2,且具有合理的法拉第效率。

圖1 MCCO粉末的晶體結構和特性。a)MCCO材料的精細XRD圖案。b)MCCO在600°C下蒸汽處理(30%H2O)10小時之前和之后的XRD圖案。c)MCO和MCCO粉末的XRD圖案。d)MCCO的高分辨率TEM圖像和快速傅里葉變換圖案。e)MCO和MCCO的Co 2p XPS曲線。f)MCO和MCCO的Mn 2p XPS結果。g)MCCO的HAADF圖像和EDS映射結果。h)MCCO的O 1s XPS曲線。i)300-800°C下MCO和MCCO的電導率。

圖2 MCCO-CO電極的電化學性能和耐久性。a)在500-700°C下測量的MCCO-CO的EIS。b)在不同頻率范圍內MCO、MCCO和MCCO-CO的Rp比較。c)MCCO-CO和其他電極的Rp值比較。d)在含有3%H2O的空氣中600°C時MCO、MCCO和MCCO-CO的短期穩定性。e)在不同測試時間的MCO、MCCO和MCCO-CO的EIS。f)不同氧分壓下MCCO-CO對稱電池的EIS。g)MCCO-CO的Rp與p O2的依賴關系。h)不同水分壓下MCCO-CO對稱電池的EIS。i)MCCO–CO的Rp依賴性與p H2O的關系。

圖3帶有MCCO-CO電極的PCEC在氧還原和水分解反應中的電化學性能。a)在500-700°C下以FC模式測試MCCO-CO電池的I-V-P曲線。b)在500-700°C下以EC模式測試的MCCO-CO電池的I-V曲線。c)MCCO-CO與其他報告的電極比較。d)在500-700°C下測量的MCCO-CO單電池的EIS。e)MCCO-CO電池的SEM圖像。在650°C下以f)FC模式和g)EC模式測試的單電池的耐久性。h)在650°C時電流密度為±0.5 A/cm2的可逆循環操作,兩種模式之間切換間隔為2小時。i)在不同電解電流密度和蒸汽濃度下,采用MCCO-CO尖晶石氧電極的電池的H2生成速率和法拉第效率。

圖4 MCCO-CO電池用于乙烷非氧化脫氫的性能。a)PCEC中乙烷轉化為乙烯的示意圖。b)700°C下MCO、MCCO和MCCO-CO電極用于EDH的I-V曲線。c)1.3-1.5V下使用MCO、MCCO和MCCO-CO電極進行乙烷非氧化脫氫的短期穩定性。d)1.3-1.5V下的乙烷轉化率和乙烯選擇性。e)700°C下使用MCCO-CO電極進行乙烷電化學非氧化脫氫的產物分析。f)1.3-1.5 V下EDH過程中具有不同尖晶石氧電極的電池的H2生成速率。g)MCCO-CO與其他最近報道的電極中乙烷轉化率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