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刺激視網膜神經元的電子視網膜假體有望恢復視力。然而,傳統視網膜植入物的剛性電極會對軟視網膜組織造成損害。由于它們與退行性視網膜中靶細胞的接近度差,它們的選擇性也有限。


延世大學Jang-Ung Park,Suk Ho Byeon和釜山國立大學Seung Geol Lee團隊提出了一種柔軟的人造視網膜(厚度,10μm),其中柔性超薄光敏晶體管與共晶鎵銦合金的三維刺激電極集成在一起。僅在這些三維液態金屬電極尖端局部包覆的鉑納米團簇在降低刺激電極阻抗方面顯示出優勢。這些微電極可以增強與目標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的接近度,并提供有效的電荷注射(72.84 mC cm?2)以引發視網膜中的神經反應。由于它們的液體形式,它們的低楊氏模量(234 kPa)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視網膜的損害。此外,我們使用無監督機器學習方法來有效地識別誘發的尖峰,以對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內的神經活動進行分級。


文章解析

圖1:具有3D液態金屬微電極陣列的軟人造視網膜。

圖2:使用WT和rd1小鼠視網膜進行離體實驗。

圖3:使用活rd1小鼠進行視力恢復的體內實驗。


作者報道了一種柔軟的人造視網膜,由高分辨率、柔性光電晶體管陣列組成,具有直接打印的3D LM微電極,能夠進行微創視網膜刺激。體內實驗表明,可見光照明誘導了光線入射的局部視網膜區域的RGCs的尖峰活動,表明活rd1小鼠具有視力恢復的潛力。這些結果對不均勻視網膜變性患者的個性化人工視網膜的開發具有預后意義。